【百年校庆|流金岁月】勇气,为梦想插上自信的翅膀——008班 徐莹
作者:徐莹 鞍山一中00.8班校友 日期:2023-06-12 16:34:24  发布人:asyz  浏览量:28 打印本文

图片7.png

 

每当路过校园,听到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,思绪总会忍不住飘回到我的高中时代。一张张稚嫩又美好的笑颜,一桩桩有趣又温暖的往事,吱呀呀却充满故事的老地板、满脸洋溢稚气又意气风发的同学、谦谦君子温如玉般彬彬有礼的老师……总是温暖着我。高中三年,我不仅收获了美好的回忆,而且让我从一个胆小、内向的小姑娘,变成了一个自信、果敢的少女。感谢这段日子给予我的勇气,让我在日后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,插上了自信的翅膀。

岁月如梭,白驹过隙。初中时的我,很少讲话,上课偶尔被老师点名发言,也是紧张得不行,每次都觉得心脏怦怦直跳;那时的我,特别希望自己可以拥有随时隐身的魔力。直到中考结束,我们都在焦急等待成绩。我接到初中班主任张老师打来的电话,她兴奋地告诉我,我被一中录取了。我已不记得当时是怎么挂断电话的,只记得当时脑子一片空白。就在那一刻,仿佛有些东西在不知不觉中,悄然发生了变化。

 

微信图片_20230601142222_conew1.jpg

 

要说真正的蜕变,还是要感谢我的班主任齐次老师和008班可爱的同学们,是你们的鼓励和肯定,让我拥有了更多的勇气和自信。高中的我比较安静,很少像同学们那样,站在讲台上自信地讲着每一道题的思路,表达自己各种解题思路和高招见解。每次看到这样的同学,我都在内心默默佩服,而我还是选择当着我的小透明,安安静静地欣赏着同学们的风风火火、感受着周围的热热闹闹。

直到有一天,齐老师仿佛突然发现了默默无闻的我,跟我说:“你来当班级的生活委员吧!”我很诧异,更是吃惊,为什么是我?一向不懂得拒绝的我,却鬼使神差地点了点头,后知后觉地思考着该如何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。自此,每天早上,就会看到曾经的小透明,穿梭在班级的过道里、窗台旁、垃圾桶前,低着头在地上寻觅着什么。

 

微信图片_20230302185756.jpg

 

一段时间过去了,齐老师总结班级的近期情况。我突然听到了我的名字,我的心又是怦怦直跳。是齐老师在表扬我对班级卫生的认真负责,让班级连续几周都拿到了卫生流动红旗。同学们热烈地鼓掌,让我红了脸,但老师和同学们赞许的目光让我不再想逃避,充满了勇气。此后的我,渐渐地开始表达自己,在同学们的鼓励下,也学会了展现自己。

在高二文理分班前,我又被同学们推举为班长;再后来,又在同学和老师们的推荐下,获得了鞍山市优秀学生干部的荣誉。直到现在,回想那段青葱岁月,心中都会有一种复杂的情绪——一些些诧异,惊讶自己一路走来的变化;感激,感激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鼓励、肯定和爱,让我拥有去追逐内心梦想的勇气和底气。

2000年,008班的兄弟姐妹们各奔东西,奔向祖国的大江南北;2004年,我们再次别离,四年的再次锤炼,让我们想清楚了自己未来的方向,再出发!我先去了合肥(中国科学技术大学)、去了广州(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),又去了天津(天津大学),现在又转战厦门(集美大学&华侨大学)。从事我热爱的事业,追逐我的梦想。

在追梦的路上,最难忘的是2015年至2016年,承担国家重大专项的这段时光。因为时间紧、任务重,不但要完成实验室的科学试验、技术攻关,更要在这短短两年里完成从无到有的中试建设,也就是在平地上打地基、搭钢架、建平台,最后,完成大型设备的安装、调试及实验。我们需要建的中试都是需要几个工人一起合作来操作的大设备,从未见过我这样的女科研人员,更别说当时,二宝刚满一岁,大宝也不过四岁的宝妈。无论从时间、精力,还是体力上看,都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可那时的我,哪有时间想这么多?每天脑子里想的全是项目的事儿,凌晨3、4点就辗转反侧睡不着,起来整理资料、制定计划、设计中试方案才能安心。有几次晚上很晚回到家,孩子也需要妈妈,工作也需要一个项目负责人,两边拉扯得着实分身乏术,只能牺牲睡眠尽量满足工作和孩子的需要,有几次累得想哭甚至想过要撂挑子不干了。可是,选择了,就没有退路,擦干眼泪、咬牙坚持,唯有攻坚克难,才是唯一的出路!

两年的时间是短暂的,也是漫长的,虽然很累很苦很少睡,却是我成长最快的两年。这两年不仅培养了我的工程能力,更造就了我坚毅和吃苦耐劳的品格。同时,也是我收获最大的时光,因为项目出色的完成,在职称晋升时,被破格提升为研究员(相当大学教授),成为研究所35岁以下、为数不多的最年轻正高之一。感谢高中的时光,老师和同学们给予我的信任与肯定,总是让我在临近放弃前,信心战胜逃避,充满勇气地面对各种困难!

图片12.png

中试现场建设及现场实验

 

2018年,我被选中到政府部门挂职一年,任副局长的职位。虽然当时我很犹豫,毕竟,一个工科出身的科研人员,要到从未接触过的政府部门当领导,着实是一个巨大调战;但是,我却一如当年回应齐老师的要求时一样,不懂拒绝、鬼使神差地点了点头,又接了一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。

幸运如我,挂职部门的领导、同事们,对我都特别友善。大家不仅在工作上积极配合,领导也给了我很多机会参与到重大的工作中来,把我这个挂职的副局长,当作全职人员来对待,让我特别感动。特别是,当另一副职领导因为家庭原因,不能负责“2019年世界高清产业发展大会超真清产业应用分论坛”时,我临危受命,全权接了总负责的重任。几个部门的同事,历时数月、不分白天与黑夜,共同努力、不辱使命,出色地完成了该项工作,该活动也登上了央视新闻。

一年的挂职时间很快结束,领导很希望我留下成为一名正式的公务员。但我思来想去,还是决定放弃让人羡慕的公务员,回到看上去苦哈哈的科研岗位,回到那个梦想开始的地方,继续追逐我的科研梦。

图片8.png

(徐莹为第一排着红色裙子者)

2019年世界高清产业发展大会超真清产业应用分论坛工作人员合影

 

挂职结束后,我应广州市科协的邀请,加入了“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”科普专家团。科普和科研,其实是相差比较大的两件事,科研要专,门槛很高,博士毕业生也只能算是入门级;而科普,要大众化,让小朋友也能听得懂我在讲什么。而且,科普于我们科研人员来说,性价比较低,不仅对科研没有任何帮助,而且,还会牵扯较多的时间和精力。因此,对于科研任务繁重的我们来说,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。但是,看着许多孩子将来的梦想是想当一名网红,他们崇拜的对象不是李四光、钱学森,而是某某明星,我就特别心痛。科学家,需要为科学代言、要为科学发声,更要让孩子们知道,科学才是第一生产力!

于是,五年的坚持,不仅收获了一批批的科学小粉丝,更让曾经小透明的我,成长为敢于在大会场讲科普的徐老师。一位听过我报告的专业科普老师,在我结束我的报告时,给予我的评价让我感慨良多。她说,徐老师,你们科学家做科普,跟我们专职科普人讲报告有很大的区别,你们更激情,思考问题的层面更高、更广、更远。我很感激她的肯定,也感觉到身上的担子更重了。

 

图片9.png

科普报告讲座现场及会后签名赠言

 

最后,必须要说的,是一个正在追逐的梦想。现在,有这样一帮热血青年,自掏腰包、不怕失败,正在努力完成了一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成功的事情。这事儿,就是办一本比肩Nature、Science的国际顶级学术期刊。

创刊的路上,满是荆棘,没钱、没人、没支持,反对和不赞同的声音不绝于耳。这期间,大家都有想过放弃,幸好,彼此点燃、彼此慰藉、彼此鼓励。最终,一起携手,正在将这个不可能变成可能!三年了,三年的坚持,即将在今年开花结果,迎来期刊的首个影响因子(评价期刊的指标之一);而我们,也像期待自己的孩子出生一样,希望她健康、快乐、茁壮地成长。她的4本姊妹刊,也将在今年同时上线,希望全国,以及全球的科研工作者一起努力,打造一本更具特色的顶级期刊。同时,我们也是在打造一本属于咱们自己国家知识产权的科研界顶流期刊,实现习总书记对我们科研工作者“把文章发在祖国大地”的期盼!

 

图片10.png

初创编委会合影(为第一排右5)

 

图片11.png

the Innovation期刊正刊及姊妹刊首刊封面

 

鞍山一中,我内心永远的家,无论走到哪里,亦或是要漂泊去哪里,一中,永远是我心中的港湾。因为在这儿,不仅有优秀的文化氛围、优秀的老师,更有无数志同道合、如家人般的同窗好友,即使彼此天各一方、阔别多年不曾联系,只要一声,“同学,你好!”你我,都还是曾经的那个少年,带着纯真的笑脸,没有一丝的改变!

 

1994年教学大楼接层为四层并全部使用白瓷砖贴面.jpg

 

【作者简介】

徐  莹-鞍山一中0008班校友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生导师、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集美大学教授.jpg

徐莹 鞍山一中00.8班校友

集美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

    鞍山一中00.8班生活委员、班长,鞍山市优秀学生干部。2000-2004年就读于大连理工大学高分子专业,2004-2009年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、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(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),2011年3月-2012年12月赴天津大学完成博士后工作。2013年1月受聘于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,任副研究员;2016年12月破格晋升为研究员。2023年2月,以福建省、厦门市高层次人才引进至集美大学、同时,受聘华侨大学,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。

    徐莹,博士,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,福建省、厦门市高层次人才,广东省特支计划-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、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、广东省本土创新团队核心成员,广东省“优粤卡”持卡人,广州市天河区科普形象大使、科普传播官“挑战杯”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业导师、专家评委,第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、第五届广东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,曾任中科院青促会第四/五届理事会理事、广州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、中科院广州能源所青促会会长,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生导师、生物质催化转化研究室副主任。一直致力于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、生物质催化转化制备液体燃料、木质素化学、碳材料等研究工作;热衷于科普、科教与科学家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。2018、2019年分别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和广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。SCI期刊 Energies、EI期刊《燃料化学学报》、《生物质化学工程》等编委与中科院的青年科学家们共同筹建了综合期刊the Innovation(即时因子>30,比肩NatureScience“中国制造”),担任青年编委;并作为发起人,正筹建the Innovation姊妹刊 the Innovation Materials the Innovation Energy。

 

【寄语学弟学妹】

    永不言败,不轻言放弃,让自己的人生,不设限,优秀,上不封顶!

    我们生而为人,直到生命的尽头,能够陪伴我们走到最后的只有那些看似虚无的经历、思想与情感。我们穷极一生所付出的努力与坚守、所追求的目标与收获,都离不开我们的“初心”,请务必执着地坚守那份让自己永不后悔的“正确初心”,砥砺前行!

核发:asyz 点击数:28 收藏本页